自驾出游散记
http://www.lockbj.com 2016-03-18 12:43:44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
王居山
出游,大凡是人们在职时一直怀揣的梦想。能自驾出游,更是梦中之梦。2015年9月份退休后,10月18日,就自驾踏上重回故乡的路。
一
开车回乡,路途遥远。“就连老司机都未敢尝试,更何况你个新手;再说,年纪大、反应慢。”一时相劝开了,连孩子也为之捏了一把汗。自幼做事执着的我,没为之动容。反应快慢根本不在乎年龄大小,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先进的技术。过去老一辈闯关东,打起行囊,背上干粮,徒步到东北。如今,作为新一代,面对四通八达的路,现代化的交通工具。带上行车地图,买上一后备箱土特产,开车出发了。车走国道,行车较慢,近一天的时间才到北安。北安至哈尔滨,路上坑坑洼洼,尘土飞扬,跑得快时,一不小心,碰得车底盘砰砰响。哈尔滨市内的车行密集,据说除北京外,可谓第二堵。虽然堵,但人们行车有素;长春的车,比起哈尔滨显得少些,但司机们横冲直撞,让人躲闪不 及。来回一路的堵车,要数同是地级市的辽宁葫芦岛与河北秦皇岛了。在葫芦岛堵了一个小时,进秦皇岛时堵了一个半小时。出来时为避开早行车高峰,天蒙蒙亮就出发了,可还是堵了一小时。一路看到货车的长廊是在沿102国道进入天津境内时,轿车穿梭在大货车间。还是等大车过去再走吧。车行驶到一乡村的路边店。下了车,买了碗手擀面、拼盘,在路边迎着北方初冬的瑟瑟凉风吃了起来。吃完,小憩了一会。大约90多分钟,货车的队伍才过去。路上,最惊险的一幕应是105国道天津段,一溜大货车挡在前面足有几公里。这不知堵到何时?左边是大货车,右边是藻泽地,路窄得通过小车也较难。但还是硬着头皮冲了出去,好在有惊无险。
把车放到山东,坐火车去了福州。车上,饱尝了囊中羞涩的滋味儿。侄儿立国给我买了去福州带座位的火车票。上车前,我准备到银行提些钱,一是路上用,二是把车票钱给立国。立国怕给他钱,绕开银行,直接把我送到车上。上了车,可把我难为了,准备改签个卧铺票,只差几元钱,改签不成,车行至汉中才签上。乘务员叫卖着盒饭,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在身边溜过。好歹,包中已放了好久的大煎饼救了急。
从福州是乘飞机回山东的。儿子勋开车把我送到福州长乐机场。两个小时,飞机到达青岛流亭机场。外甥役军开车早已等候在门口。青岛,这座被誉为北方避暑胜地的海滨城市,气候宜人。时序虽已进入12月,东北已是冰天雪地的寒冬,然而这里却阳光灿烂,轻轻的白云在蓝天上飘着。那稀疏错落、样式各异的建筑,把城市装点得既古朴、又大方。轿车跑在青岛与高密的城乡间。我正陶醉于迷人的景色中。役军就如数家珍地介绍开了。“青岛为计划单列市,为增其容量,高密将划归为青岛。在离高密20公里处正在建设机场。届时,飞机可直飞到高密。过几年,这路边的田野、溪流将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。”
已将进入数九寒天的季节,在山东表哥家住了一宿,就急匆匆开车往回赶路。这时节,在东北,车应换上雪地胎,可这里的商家根本不经营。只好到冷的地方再说了。走遍全国,最好的路要数山东。山东的路,直、宽阔、平坦,行驶在路上简直就是一种享受。让人最感难走的当数沿205国道,出山东庆云至河北盐山一段。踏上河北的路,既窄,又坑哇不平,还扬泥飞土。正赶上天黑,车开20来脉,凸起的路面还时常刮着车底盘。在茫茫黑夜的远处,有点点的亮光。行至眼前,下车问,“可否住宿?”“我们这是饭店,要住宿还得行20多公里。”行至盐山路边一家小店已是晚上9点。第二天看当地天气预报,有雾霾。出去看看,能见度还可以。还是走吧,刚刚驶出盐山几公里。那雾霾铺天盖地地袭来,给人以雾霾压城城欲摧的感觉。能见度从100米、50米……后来只能看出去几米,打开车灯,根本无济于事,车子只能慢慢地向前挪。怎么办?车停在路上,违章。只能一步步挪了。约有半小时,影约看见路左边停着一辆大卡车,右边好像是一小广场,还是朦胧地开进去吧。这可谓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昏暗的雾霾了吧。躲在车里,多亏山东姐姐、嫂子给我放在车上的棉被与毛毯,把其围在身上,静静等了两个多小时,才模糊地看到路对面车里有人。大约能看出十几米了,便开车上了路。
天,越走越冷。到了锦州,原野上,有了茫茫的积雪。换上雪地胎再走吧。走遍锦州汽贸城,还是没有。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店铺买了两个轮的防滑链,以有备无患。沿203国道往北,出了辽宁康平,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境内,路面上的积雪,加上斑斑块块的裂痕。像这样的路,还放杆收费?在黑龙江,一般有隔离带的路口才收少许的钱;在山东,有隔离带的路口也是不收费的。这也许是欠发达地区的原因吧。这里的路,像在大平原上凸起的一条黑带,路的两边生长着被锯伐后冒出新芽的矮矮柳树,车像是在垄上行,作为我这新司机,无疑是一种考验,胆突突地前行着。寒冷的冬季在北方的国道上行驶,车多、路滑,显得很不安全,还是上高速吧。到了安达,把车里的导航进行了重新设置。直接导到明水上高速,这里正是203与202国道交汇处。然而,导航有时也不作美。它一般有四种选择,“高速优先、少走高速、近路行驶、堵车绕行”。我选择其二,导航却导向了哈尔滨,又再从哈尔滨到明水,100公里的路,却多出了好几倍。好歹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了“高德地图”和“百度导航”,这才精确地导向高速路口。上了高速路,畅通无阻……从山东老家到黑龙江畔,一路走来,整整一星期。驾车出游,只有认真、谨慎、沉着、遵章驾驶,才能安全行车。这,既是一场时光的流转,也是一回车技的历练!
二
出行在外,最重要莫过于吃住。说起住宿,往返一路所住旅店就不由分说了。最感舒适的要数山东表哥家。那温暖的火炕,加上热乎乎的土暖气,让人倍感惬意。让我最感浑身哆嗦的是在本家大哥家住的那两宿了。刚到老家,正赶上寒潮来袭。屋里,虽然火炕烧的滚烫,但墙的四周被寒风所破,盖着厚厚的被子,被子上再盖上棉衣,戴上帽子,还觉得冷。两天下来,腰间盘突出犯了。好歹去了福州,换了个环境,加上吃了药,这才得到康复。福州的初冬,白天暖暖的,夜晚稍觉得冷,儿子给我在厚被子上又加了一层毛毯,这对在东北住惯暖屋子的我,还觉得发凉与不适。
说起吃,我觉得,吃得随便为上策。哈尔滨的双城、秦皇岛的自选早餐,北戴河、福州的自选午餐就很有特点。店家准备了几十道荤素的菜,任顾客根据自己的口味随便搭配自选。既营养齐全,钱还花的不多。让人流连忘返。大凡艺术与吃文化应该是相通的吧。按艺术的评价标准,自然是艺术的最高境界。在京城的朝阳,有一家秦面陕菜馆。门面上写着,“良心制作面,忠厚传家宝。”我欣然赋诗一首,“秦面洛川落京城,美食刮起西面风。流连食客翩翩来,良心做面乐满棚。”一进屋,自然地清水欲滴。那坛坛罐罐,免费的米花、自制的姜茶——连男女服务员的衣着,都飘着“三秦”风。生活中平时吃的萝卜、土豆,上了这里的餐桌,那就大相径庭,滋味儿可口。我称赞道:“面汤姜茶爆米花,秦面陕菜味具佳。无偿有偿尽情吃,满堂食客赞奇葩。”
说到吃,山东老家的“担菜”,可谓是一大特点了。回到老家,因不常回去,可称得上贵客了。上桌的菜,除自做的几个外,大多是附近的饭店,用扁担挑来的。这也许是因为在农村,来了客人,一时采购难齐全,才直接叫来担菜吧。可到了高密城里,就大不一样了,一色儿去饭店。山珍海味上了一大桌,其中有一盘平平常常的豆腐。这道菜,可有讲究。外甥役军美其名曰,“豆腐豆腐,都有福!”逗得大家,哈哈大笑!
到了福州,说起吃来,更有特色。在福州土生土长的大儿媳工作在医院。听说我去了,特意请了假,把孙子从幼儿园接回来,一家三口开车到车站接我。到家不大一会儿,就给我做了一大碗海味齐全的汤面,“爸,好吃吧?”怎么说呢?作为我这生在山东,长在东北的北方人来说,真吃不惯这带有海味的汤面。只好违心地说:“好吃,好吃!”到了亲家家里,在吃上,更让我汗颜了一把。一进屋,亲家母就端上来几个热腾腾的水煮荷包蛋。说:“这是风俗。”让我联想起,到了鄂伦春山寨,下马时,得喝下马酒吧!几个荷包蛋,如都吃下去,还用再吃饭吗?我只是处于一种对风俗的尊重,象征性地吃了一个。亲家公忙了一大桌子菜。海味海味,多是海味,还有海味火锅。下了大工夫,做得很地道。吃吧——,亲家母敬重地往我碗里盛了几个鱼丸子,我为难地吃着。亲家公介绍着清蒸镜鱼。这镜鱼,要是煎着吃,该多好!同属一个民族,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,口味也差异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,祖祖辈辈大多以捕鱼为生,由于加工条件所限,捕来的鱼清蒸,是再简单不过了;北方的人们,祖辈多以农耕为生,不受加工条件限制。所以,十分注重口味!所谓的好吃与不好,只是相对而言。应该尊重的是习惯和习俗吧!
三
吃、住、行是出门旅行的必备条件;那么,观光,应该说是旅行的目的了。 一路风光。一样的风景,不一样的心情。有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;也有让人沮丧的画面。去时,正值晚秋初冬。出了哈尔滨,沿102国道纵跨东北三省。路两边到处可看到焚烧秸秆的浓烟,有的路段,浓烟顺着风势,横跨国道,轿车在烟雾中穿行。人类,一边在治理着雾霾;一边却在制造着烟雾。秸秆的处理,有的地方就做的很好。一是,收割时直接粉碎还田;二是,直接打捆,运出去制作沼气或者发电;三是,运出去用作饲料或综合利用。再好的做法,也得政府有关部门竭尽全力地去实施;以至从源头上治理住雾霾。回来时,沿102国道,行至绥中。大老远就看到国道的右侧,矗立着一块大大的牌子,上面醒目地写着:“外地客车禁止入内”。在国道旁有这样的禁令,走遍全国,实数首个。我《感悟》地写道,“严格禁令数绥中,国道一旁赫然立。外地客车禁入内,如求发展这怎行?”
到北京,在这里整整住了一周。这一周,收获颇丰。把车放在小区,天天坐地铁奔波于名胜古迹间。去的当天晚上,首先来到天安门。到这里,是第三次了,晚间来,还是首次。一个劲儿地拍照留影后,接着又逛了号称中国第一商业街的王府井、大栅栏。去寻觅那久远的历史,欣赏那厚重的文化。过去皇室嫔妃光顾的市场;如今,成为中外游客、寻常百姓休闲、游玩、购物的好去处。吃的、用的应有尽有---琳琅满目的商品,印记着历史、沉淀着文化。花香蝶自来。引中外嘉宾,八方游客,带着对东方历史与文化的探究;对印记着历史与文化商品的好奇,而摩肩擦踵,络绎不绝----走进颐和园。这座位于京城北郊的皇家园林,早在明清时期就以其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,成为“壮观神州第一”而着称。曾历经八国联军的践踏,这座历经沧桑的园林,依然以那环绕的群峰,交相辉映的湖光山色,让游人美不胜收地流连。我欣然赞道,“走进颐和园,山水入眼帘。皇家园林地,百姓来休闲。”11月16日,来到天坛。天坛,建于明永乐年间,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地方。步入天坛,这里的建筑古朴大方,古树成群,碧草如茵。当今的人们,再也见不到帝王祭天祈福的隆重与庄严。所看到的却是带着追忆与好奇、熙来攘往的老小。我随着络绎不绝怀着探究、好奇、祈福梦想的人们,把天坛看了个够,以祈 佑之----来北京,怎么也得去瞻仰世人敬爱的毛泽东主席纪念堂。大清早,随着摩肩擦踵的人流,怀着敬仰之情,买上一束鲜花,瞻仰了主席遗容。出了纪念堂,吾富有情感地赋诗一首,“主席纪念堂,人民来敬仰。拭泪瞻伟人,激情涌心上。”
到了山东,要看的当然是那古朴的故居,田园牧歌似的乡村。首先要去看的,是老家最年长,年逾九旬的姨夫。闲暇之余,侄儿立国领我去看他家的老宅。“这就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。”一砖混结构的红砖瓦房,四周的围墙,木制的大门,方正地闲置着。大门隔路正对着一堵墙,墙上有一方正的大福字。这也许是永祈天福佑之吧!墙的另一面,对着的是残垣断壁,几颗高大的树,在风长着。立国指着说:“这家人家,后代都在外地谋生,父母都已过世。”是的,留下的,永远是 抹不去的记忆和乡愁---重回故乡,怎么也得再去莫言故居看看。这是立国开车拉着我故地重游啦。莫言的故居,一改过去的原汁原味,像一朴实的村姑,搽脂抹粉地进行一番打扮。当地政府投入大笔资金来打造莫言文化旅游带。我赋诗赞道,“文化摇篮山东地,圣人名人辈辈出。自打莫言声鹊起,高密旅游成一处。”
来到福州,徜徉在公园,让人陶醉在“红花绿草碧水边,福州严冬如夏天。北国银装已素裹,山舞银蛇冰雪牵.”的南北对比的景色之中。走进堪称福州历史之源、文化之根的国家5a级景区“三坊七巷”。这里有全国独有的古建筑遗存,是“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,”也是“中国明清建筑的博物馆。”这里店铺林立,游人如织。让我深切感到,“古坊老巷特值钱,商家文房铺满园。八方游客慕名来,购物观光享清闲。”逛完三坊七巷,就近来到乌山,去看看宋代“唐宋八大家之一”曾巩写的《道山亭记》。乌山,居福州市区于山、屏山两山之首。自唐代即为游览胜地。曾巩说的道山既乌山。山上有古人留下200多处摩崖石刻及历代建造的纪念性祠堂。山中树木成荫,曲径通幽。沿八十一石阶往上登山,让我体察到,“乌山奇石多,曲径难入出。问夫怎下山,摇指云端处。”下了乌山,十几分钟又到了于山。这山,形似巨鳌,风景清幽。山上怪石嶙峋,林木参天。有天君殿、大士殿、报恩塔等人文景观。一进山门,就给人以“自古名山神仙多,于山入门先拜佛。未知神仙今方在,唯有上香心安得。”的感慨。人们常说,福州福州,有福之州。这座城市山水相依。在我的印象中,这里的山特有灵气。休闲之余,总爱登山。沿两千多石阶的古道,登上位于榕城东郊海拔近千米的鼓山。这山,因峰顶有一巨石如鼓,每当风雨交加,便有簸荡之声而得名。沿七亭揽160景观,进山门至涌泉寺。它以特有的灵秀吸引着游人。我赋诗赞道,“若有灵犀数鼓山,仰面平石挂前川。寺庙诸神灵秀地,上香九柱保平安。”为看郊外的自然风光,儿子勋开车带我郊外一游。车行至三四十分钟就到了乐峰赤壁。这里风光旖旎,山峦起伏,奇峰怪石,飞瀑流泉,溪流纵横,山中有水,水上有山。给人以“车行山水间,瀑布挂前川。谷深溪水清,山绕一线天。”的感觉。游了乐峰赤壁,又驱车来到福州国家森林公园。这里青山怀抱,山水相依。走进有200多品种的茂密参天竹林,也许是负氧离子多,犹如天然氧吧,忽觉得气喘得顺畅起来。穿过竹林,进入鸟语林,这里聚集着世界各地150多品种的珍惜鸟类。那悦耳的鸟鸣,在空谷的园林,清幽地回荡。品种各异繁多的大树,让人耳目一新。鱼翔浅底的池塘边,有参天的千年古榕。我拥抱着古榕树,让儿子勋接二连三地拍照。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,“树茂山欲空,鸟欢幽自鸣。千年榕树下,虽老也青松。”
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千年古榕
来福州一趟,咋也得去看看大海啊。说起看海,浮想起儿时对海、那块块记忆的碎片--“海内存知己、天涯若比邻;天涯海角;苦海无边、回头是岸;海阔天空;海纳百川;海样的胸怀;大海茫茫---”其实,看海,除了在书画中看到的,真正看到海,也不止一次了。但真正亲近海,接近拥抱海洋,还真是头一回。28日一家老小驱车来到海边看海。儿时听父母讲,大海无风也起三尺浪。站在被海水冲刷起平坦坦的沙滩,果不其然。茫茫大海,涌动着三尺潮流,呼啦啦地扑向岸边,平擀着沙滩,拍打着巨石,卷起朵朵浪花。一望无际晃动的水,承载着万吨巨轮,叶叶小舟,驶向天际,在恍惚看到的桅杆顶端中,消失在远方---这因地球是圆形,站在地球上永远看不着边际的缘故吧---站在海边沙滩,抓起一把海沙,细细的、软软的、轻轻的,一点也不像河沙那样粒大、扎手---水是生命之源,那奔腾不息、澎湃的大海啊,孕育着灵动,养育着生灵---有人说,“仁者爱山,智者乐水。”说实在的,吾从儿时就是一爱山者。山,对我来说,情有独钟。有儿时,在山上牧羊时的嬉戏;有童年,山上找鸟窝儿、采花儿、挖野菜、采野果的欢乐;也有少年时,在山上辛勤的劳作---可面对茫茫的一海水,既爱山,也乐水啊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