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祖民俗的“福州味”
http://www.lockbj.com 2013-12-03 11:55:50 来源:海峡时报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
在今年“两马同春闹元宵”之际,记者到马祖当地了解了别样的民俗风情,让记者感悟到了马祖和福州民俗文化的一脉相承,两马民俗同源同俗的文化积淀。
结 婚
婚事三部曲:结婚是进入人生另一个成熟的历程,须经过一连串热闹的仪式才算完成,传统结婚仪式约可分为三个阶段:议婚、订婚、结婚。议婚:在媒人的安排下,先行议亲。媒人先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交给算测先生合婚,称为“合八字”,如果没有相克 就是八字匹配;经过媒人撮合并议定礼金,双方亲事就算订定了。订婚:订婚,俗称“压帖”。礼金议定后,男方必须将礼金的上半礼送往女家,也就是古礼所说的“纳采”;女家收礼后以米粽回送男方,称为“回帖”。订婚当日则由女方宴请男方亲友。送杆:结婚前一日,男方选派四个轿夫,备红轿锣鼓与肉类、面、鸡等送还女家,称“送杆”。迎亲队伍被款待后归还,并将红轿留置女家,言明次日迎娶。男家则依吉时和方位“安床”,当夜准新郎须与肖龙的孩童同榻而眠,不可空床。喜宴:结婚当日中午的喜宴称“伴角酒”,目的是招待轿夫和送杆的人。晚宴是最隆重的大餐,首席分别由嬷头亲(祖母的外戚)和外加亲(母亲之外戚)来坐,称为“假期瞑”。第三天中午男方宴请全族女性,称“请娘酒”或“女人酒”。晚餐则由新娘下厨,但不对外招待,婚礼宴客至此正式结束。闹洞房:结婚当晚喜宴后,一些同辈的亲朋好友一起涌进新房,并出花样让新郎表演“戏曲”,伴房妈协助辅导,俗称“闹洞房”。闹洞房到深夜时分,由长辈出面劝阻,伴房妈拿了花彩(小费)退出新房,之后才是真正的洞房花烛夜。回门:婚后三日,女方会派亲家舅(新婚弟弟,无弟须借一个男孩代替)到男家接新人回娘家,即第一次归宁,俗称“回门”或“转娘家”。回门由女家办“媳妇酒”宴请新人,新郎挑着红布裹成的肉、面、包子等礼品到岳家。俗称“请回(转)马”。
生 子
新生命的降临,对时时与自然搏斗的马祖先民而言是一件令人雀跃的喜事,传袭古来“添子添福气”的观念,马祖地区对新生儿的诸多出生仪式,都是为了庆贺、礼赞生命及祈求平安成长。“满月”:新生儿满月时要请剃头师父剃光头发,据说如此长大后才不会偷懒。家长要备红蛋、饼干分送全村谓之分“剃头糕、剃头蛋”,富有人家甚至办满月酒欢宴亲友。
入 殓
亡者断气后,先在亡者脚尾供“脚尾饭”,燃“长明灯”,烧“脚尾钱”、“脚尾轿”以引导亡者顺利往阴间之路。孝男、孝孙穿麻戴孝,由长辈引导先往村头“报亡”,以示除阳籍入阴籍;再到水井投币买水,为亡者沐浴穿衣;寿衣穿好后扶亡者坐起,在面前案上备妥祭品,男女媳孙等均手持面线与酒菜,称为“喂酒”、“ 喂面”,以示孝敬,最后用煎蛋封口。接着将亡者移到三块板拼成的床上,盖上长女赠送的新被。待吉时入殓,由长子抱头,其余儿子依序抱身及脚入棺,左脚下塞寿金,右脚下塞银纸,俗称“倒脚踏金、正脚踏银”;封柩时的上钉仪式,父丧由族长主钉,母丧则由母舅主钉。
节 庆
元宵:正月十五是元宵节,家家户户吃汤圆,也是最受重视、最盛大的摆暝,各村均有神日月绕境巡行的活动,巡行队伍浩浩荡荡沿着村落的主道进行,所经之处,各户烧香迎神,燃放鞭炮,祈求阖境平安,旅居外地的乡亲也会返乡共襄盛举。摆暝的第二天,由“作头”者将祭祀猪及祭品煮熟,宴请村民,谓之“食福”,表示分润到神明所赐予的福气。除夕: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一早,各家主妇们就要开始各种祭拜仪式,谓之“分年”,首先是拜天公地母,祭桌放置于大门外,备三牲刀篮等十样供品、烛、酒、香、元宝金纸等。拜完天地,拜香火,香火是指家中供奉的神明如妈祖娘娘、白马尊王、王灵公等等,也是用三牲刀篮等十样供品,程序与拜天地同。再来视各家所供奉的神明……祭拜,如所有人家中供有“房里奶”、“将军箭”、“地基主”等。
丰盛的年夜饭先祭拜祖先,祭拜完毕放一串鞭炮表示祖先吃完了,才开始一家人吃年夜饭(围炉)。饭后由家长在屋梁或柱头上钉上竹钉,象征“添丁”,然后发压岁钱,最后再放一串鞭炮,表示年夜饭吃好了。主妇们用红斗装满煮的半熟的饭,谓之“留岁饭”,表示家中有余粮,年年有余。
初一早:初一早是要全家吃素的,通常是煮素长寿面。这一天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新衣新鞋向左邻右舍、亲朋好友拜年。
初二早:这一天是传统里妇女回娘家的日子,其伴手礼是以长寿面用红纸包成长方形,搭配鸡蛋、猪肉、炒米等。新嫁娘要拜年的对象还不止是自己的父母,还包括亲房的长辈,还要连续拜三天,以后才可以免拜年。回礼的是炒米、年糕或饼干等。
初四:商店开市,劳动者开始上工,谓之“开假”。一清早店家燃放鞭炮以求这年都会“发”、“利”。通常这天也是元宵节的“上彩瞑”,为元宵节开始点灯的第一个夜晚,这天晚上有摆瞑的人家会在门楣上悬挂红灯笼,新婚者、年中生儿子者都按挂“百子千孙”灯,并在庙里供奉喜酒、喜碟。摆瞑由各家户轮流“作头”,其他各户摆上红烛、祭品,入夜时庙要灯火辉煌,锣鼓喧天,爆竹声不绝于耳。
本报记者 马永凯